由于此时韩梅梅和肖文明户籍和人事档案都已经迁到了鹏城,所以两人只需要向各自单位打结婚申请就可以去民政局领结婚证了。
不过韩梅梅和肖文明还是提前打了电报给肖家父母,结果很快就收到肖爸爸和肖妈妈的长篇回电。
对于后世的孩子来说,电报这种通讯工具几乎没有接触过。但韩梅梅算是知道但没有接触过的那代人,至少清楚电报是按字数收费,而且节省的国人为了省钱而格外发明了所谓的“电报写作”的应用文写作格式。这种写作就是教导大家如何用最少的字来表达最多的内容并不出现混淆。
肖爸爸和肖妈妈在回电里对肖文明能够娶到韩梅梅自然是高兴的,并说要让两人回来补办婚礼。剩下的内容就基本是给韩梅梅的,老人家送上了祝福和感激。有了肖家爸妈的祝福后,两人就去各自的单位申请结婚了。
两人虽然属于公家单位,但并不算敏感部门,再加上此时社会越来越开明,因此结婚证并没有以前那么麻烦了。基本是单位批准了,两人去做个婚检确定没毛病就可以去拿证了。m.jcjjwx.com
当韩梅梅从民政局出来的时候,整个人还是有点晃神的,心想我这就告别单身生活了?
不过韩梅梅看到手里的结婚证时,心想不愧是后世网民评价最难看的几个版本结婚证之一。
50年代的结婚证是公认最漂亮的,以至于后世不少人都希望结婚证能复古到那个时代。
整个结婚证是一张奖状,然后四周点缀着非常具有华夏特色的鲜花,而且这些鲜花都是有祝福含义的。然后结婚证顶端是国旗,而底端则是牡丹与双喜字。
结婚证的内容采取的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古文排版方式。在结婚证的落款还会盖上非常具有传统风格的方形大印。九城文学
60年代的结婚证基本是继承自50年代,但风格就非常具有当时的特色了。
鲜花和祥纹都被剔除了,替换的是稻穗、齿轮、煤矿、棉花等等具有工农建设含义的物品。同时文字的排版也变成现代样式,印章也换成了后世常见的圆形印章。
70年代的结婚证则主要是体现那个时代的鲜明特色,略过不谈。
80年代的结婚证则非常靠近现代的结婚证了,也是一个红色的本本,只不过那时的塑料质量真的有点一言难尽。
而结婚证本体依旧还是奖状模样,而且奖状四周装饰的花纹也变成简笔画,不过选用的还是诸如喜鹊、梅花等等吉祥的饰物。至于照片,此时的结婚证可没有留这个位置。
“梅梅,我们去照相馆拍张照片纪念下吧?”肖文明提议道。
韩梅梅没有反对,不过此时国内的彩色胶卷刚刚起步,质量还是有点不尽如人意,因此韩梅梅最后选择了黑白照。
但是拍完之后,韩梅梅特意找老师傅选择手工上色。别小瞧这门手艺,能手工上色的师傅基本都是在电影厂当过一段时间的老美工,一般的照相馆还请不到这样的大神坐镇呢。
九城文学
张阿伟嘿嘿笑道,明明很欠揍的表情却还要努力装做一本正经,丝毫不介意陈牧的鄙视。
酒馆内灯火昏暗。
坐在对面的陈牧,此时却是一副精神恍惚的模样。